科学家发现小胶质细胞在出生后早期可通过GABA感知神经元活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巨噬细胞,表达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神经元活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或释放GABA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中GABAB受体及其通路,可能调节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网络发育中的活动。
科学家研发新的大脑绘图工具
以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记录大脑皮层活动对于理解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大脑回路至关重要。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铂纳米棒的新记录网格,这种新的大脑绘图工具能够以高分辨率、准确地记录人类大脑皮层活动。
科学家研制体内精准给药微型游泳器
探索微型游泳器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是热点研究领域。近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碳的光驱动微型游泳器,可用于体内药物递送,实现精准、可控地“按需”给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题目为“Light-driven carbon nitride microswimmers with propulsion in biological and ionic media and responsive on-demand drug delivery”。
科学家发现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疾病的证据
柑橘黄龙病是一类由韧皮部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引起的柑橘类植物病害。柑橘黄龙病严重影响柑橘类水果的品质和产量,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是CLas病原至今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限制了相关研究开展,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缓慢。
我国科学家重构哺乳动物血管发育早期的动静脉特化模式
心血管系统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形成并执行功能的系统,深入了解血管的起源、命运决定、谱系发生等的调控机理对于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进而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但哺乳动物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动静脉命运决定的细胞演进和分子事件仍不清楚。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促进肌腱愈合的新型强力水凝胶粘合剂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病,损伤后肌腱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并常伴有组织炎症和退变等并发症。虽然外科、康复、移植和药物等疗法已被用于治疗肌腱损伤,但肌腱愈合失败和持续疼痛等治疗缺陷仍然存在。
我国科学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侧支循环状态在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结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帮助识别和监测侧支循环状态的生物标记物将有助于卒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的波动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人体组织细胞谱系追踪
目前,记录细胞祖先的分子钟突变太慢,无法测量成体组织中细胞更新的短时间尺度动态。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Fluctuating methylation clocks for cell lineage tracing at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in human tissues”的文章。
科学家揭示拟南芥的突变偏向反映出自然选择
自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进化论一直认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DNA突变并不是随机的,揭示了一种非随机模式。该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上,题为:Mutation bias reflects natural selec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研究人员发现3D半导体颗粒具有2D特性
在制造下一代电子产品时,二维半导体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非常难以制造。考虑到三维半导体粒子具有的不同几何表面,它们中的许多粒子也有优势。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平面边缘的接合处具有2D特性,可用于光电化学过程——光用于驱动化学反应——从而推动太阳能转换技术。
研究人员发现3D半导体颗粒具有2D特性
在哺乳动物中,白色脂肪组织储存能量,而棕色脂肪组织通过解偶联蛋白1介导的产热作用将能量转化为热量。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线粒体内膜中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可促进脂肪细胞自主褐变,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影响尿素循环产生的。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蛋白OPA1可以促进脂肪细胞褐变
在哺乳动物中,白色脂肪组织储存能量,而棕色脂肪组织通过解偶联蛋白1介导的产热作用将能量转化为热量。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线粒体内膜中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可促进脂肪细胞自主褐变,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影响尿素循环产生的。
科学家研究出用激光改造材料的新工艺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原子能研究机构等合作研究,成功地将自然界存储丰富的铁硅化合物应用于不使用电源也能保持记忆的“非挥发性存储”信息记忆技术。研究发现,铁硅化合物的表面与晶体内部不同,具有与磁铁相同性质,可通电。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电子器件的省电化和高功能化。
科学家观察到超冷原子形成“量子龙卷”晶体现象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原子能研究机构等合作研究,成功地将自然界存储丰富的铁硅化合物应用于不使用电源也能保持记忆的“非挥发性存储”信息记忆技术。研究发现,铁硅化合物的表面与晶体内部不同,具有与磁铁相同性质,可通电。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电子器件的省电化和高功能化。
研究团队发现铁硅化合物可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材料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原子能研究机构等合作研究,成功地将自然界存储丰富的铁硅化合物应用于不使用电源也能保持记忆的“非挥发性存储”信息记忆技术。研究发现,铁硅化合物的表面与晶体内部不同,具有与磁铁相同性质,可通电。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电子器件的省电化和高功能化。
全息相机可在数毫秒内发现盲区角落的物体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全息相机技术,通过重建散射光波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角落,这套系统能够更快地发现汽车或行人等快速移动的目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