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LjNRT2.1对硝酸盐抑制根瘤共生机制起介导作用
日本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系、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等团队以百脉根作为豆科植物模型,发现硝酸盐转运蛋白LjNRT2.1对硝酸盐抑制根瘤共生机制起介导作用,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The Plant Cell》。
科学家发现在细胞中鉴定水解酶底物的新方法
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在活体哺乳动物细胞中捕获和鉴定水解酶底物的新技术,相关研究在《Nature》发表,题为:Mechanism-based traps enable protease and hydrolase substrate discovery。
科学家研发一种有望实现减少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新方法
人体在遭受细菌感染后出现感染症状,需要应用抗生素来抵抗细菌的侵袭,选择与细菌病原体相匹配的敏感抗生素尤为重要,然而即使是敏感的抗生素也可能由于多次应用后使细菌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
科研团队研发类人眼智能图像传感技术
韩国延世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出模仿人类视网膜的“智能图像传感器”基础技术。该技术利用二维半导体材料二硫化钼的独特光学特性,制作的智能图像传感器可像人眼一样感知、适应环境亮度,并迅速识别物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上。
研究团队在提高单晶硅的应变水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单步程序,使单晶硅承受创纪录的更大应变,这一进展或对硅光子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杂志上。
科研人员开发全编织智能显示器
英国剑桥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46英寸的全编织智能显示器,将智能传感器、能量收集和存储直接集成到织物中。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科研人员研发用于量子技术的金刚石激光器
根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西伯利亚分院大电流电子研究所科研人员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NV中心和光泵浦的金刚石激光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科研人员研发可用于航空航天的高强度陶瓷纸材料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陶瓷纸材料,具有耐高温和高机械载荷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运输行业。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上。
研究人员开发新的弱光信号放大技术
弱光信号在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系统中固有的非相干噪声,弱光信号很难检测或处理。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INRS)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Talbot自成像效应的无损时域采样技术,能够对任意时间波形进行无源于放大,无需周期性,可广泛用于电信、生物成像和遥感等各领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光学》上。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切换状态的新型纳米晶体凝胶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晶体材料,可在凝胶和液体状态之间切换。这种材料是由分散在溶液中的氧化铟锡纳米晶体组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联合科研团队开发廉价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自然通讯》中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和来自上海交大的中国曼联同行合作研发的高效廉价的利用太阳能脱盐的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解决了该领域一直存在的难题,即脱盐设备中盐分不断堆积造成设备污损,导致增加运营复杂性和费用。该系统也可用于在离网(off-grid)地区处理受污染的废水,或产生蒸汽对医疗仪器进行消毒。
科研团队开发出高精度硅基半导体量子点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硅基半导体制作的量子点成功实现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操作精度,克服了量子计算机实用化开发的一大技术难题。该成果发表在《自然》上。
我国科学家解析结核杆菌核糖体大亚基与抗生素结合的三维结构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约17亿,占全人群的1/4左右,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实现背景噪音抑制的肿瘤靶向光声成像新方法
光声成像中,体内血红蛋白分子产生强烈的背景信号,导致其他分子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到很大局限,这些分子被淹没在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造成的强背景中。
科学家使用可降解生物凝胶打印软体制动器
软体机器人在与生物交互方面更加共融。传统的软体机器人材料往往不可生物降解和再生,而且模具铸造等传统制造方法不适合复制或模仿生物结构的复杂性。
科学家绘制出人类脑血管细胞分子图谱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绘制出人类脑血管细胞分子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题为: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the human brainvascul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