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癌潜力的独特肽
泛素化是一种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TM),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因此,为特定泛素链开发有效的粘合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用于调节各种生物过程,并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
科学家开发可执行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将电气工程概念与生物工程工具结合在一起,首次在活细胞中创造出用于执行人工神经回路等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研究人员发现促进RNA疗法的新机制
人体内有一组特殊的心脏细胞——生物起搏器细胞,负责为心跳设定节奏,但对有些人来说,自然心跳太慢,因此需要电子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也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
科学家开发出可检测大脑深处光线的新型传感器
数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光来研究活细胞。但由于生物材料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只允许科学家观察细胞内部和薄片组织,在深层组织和其他不透明环境中对光进行成像非常困难。
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糖尿病的新蛋白
胰岛β细胞衰竭是糖尿病的重要标志,如何防止其衰竭是目前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近期,中南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一个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糖尿病的脂肪分泌蛋白Tetranectin。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监测平面复杂应变的柔性智能传感系统
应变监测是传感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但常存在低灵敏度和高滞后性问题,无法检测微小的应变;而基于裂纹的高灵敏度传感器虽然可以满足一些监测要求,但其集成度差,只对裂纹垂直方向应变灵敏,难以检测大面积、全方位的复杂应变。
我国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原因
目前,术前新辅助放化疗(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模式。不同直肠癌患者对nCRT敏感性不同,肠道微生物被认为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对nCRT反应异质性密切相关。
我国科学家揭示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分子通路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睡眠不可或缺,它在学习、记忆、运动、代谢和免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鼠和人类中,睡眠量会受遗传因素控制,并受到年龄依赖性因素的调控。然而,调节哺乳动物睡眠持续时间的核心分子途径和效应机制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它占整个大脑体积和质量的绝大部分,调控感知、语言、情感、认知等高级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在发育过程中,产生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异的神经突触连接,进而组装成精准复杂的神经网络,以调控各种复杂的行为活动。
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性失眠发生的神经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中国曼联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曼联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约3/4人群曾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失眠人群占23.5%。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压力性应激是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科学家发现控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基因
种子休眠性是指种子在适合它生长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是多数高等植物所共有的适应性性状。在作物驯化过程中,由于更多考虑高产、耐受等性状,会忽视对种子适度休眠性的保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穗发芽问题,即种子成熟期遇潮湿气候在收获前出现穗上籽粒萌发的现象,会造成在最后时刻颗粒无收。
我国科学家证实电针可降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风险
术后肠麻痹是因手术引起的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会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花费,目前临床中尚缺乏适宜的治疗药物。
我国科学家揭示Ⅱ型己糖激酶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神经系统稳态维持、神经损伤修复及疾病转归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与其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深入揭示其代谢调控及能量供给机制,对调控小胶质细胞代谢反应,实现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等功能的调节至关重要。
我国科学家解析成功认知老化与轻度认知障碍的脑机制
认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动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一部分老年人会在经历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后,加速丧失认知能力。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老年群体在高龄阶段仍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被界定为成功认知老化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成功认知老化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欧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为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和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2022年12月7日,中国曼联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中欧科创共同体主题日系列活动暨中欧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论坛。
我国科学家发现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新基因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了全球超过230万人。由于MS的临床特征不同且现有治疗效果差,因此鉴定MS的生物标志物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